“你抚养我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家庭的心声。然而,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逐渐迈入老年,如何有效地陪伴他们安度晚年成为了众多家庭的难题。
面对老年人日益迫切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养老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老人想要修心散心,可以去旅居;想要健康养老,可以选择康养。这种全新的养老理念——“旅居康养”应运而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融合了康养和旅居的新型生活方式。
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将超过20%,并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一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和消费需求推动了养老市场的迅速扩展。
旅居康养,不仅仅是“养”,更是“健康”地去养。通过旅居康养,老年人在不同的地区享受修心养生的生活,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这种模式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10年内,老年旅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万亿元。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乡村振兴成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关键。乡村不仅自带“人居”属性,还是“旅居康养”的理想之地。旅居康养项目的落地,不仅能够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能为老年人提供自然、宁静的康养环境。
旅居康养以康养体系服务和旅居生活方式为核心,倡导“康养、社交、度假、文娱”新时代旅居理念,定制化打造“医、康、养、住、乐、学”六大主题服务,为长者提供从生活到精神层面的全新体验,呈现“养身、养心、养神”的康养生活方式。
旅居康养相关产业广泛,包括旅游、健康、度假、休闲、养生、养老、体育、娱乐、美食、美容、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正是这些配套产业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旅居康养项目。
旅居康养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老年人高质量的养老体验。根据医学界权威人士的研究,旅居康养不仅能帮助老年人释放压力、调节身心健康,还能通过远离城市喧嚣、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改善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预防和康复各种慢性病和老年病。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一波养老照护的高潮。相关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有20%的高净值家庭通过购置旅居房屋实现旅居康养,还有80%的家庭将通过租房或参加健康服务机构组织的方式享受旅居康养生活。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旅居康养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自然资源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将13个城市纳入试点,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化进程。这一改革不仅大幅降低了土地成本,还为旅居康养项目的快速审批和落地提供了便利。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政府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优先发展养老、康养服务。此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继承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居康养项目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人才返乡就业,推动了城乡人才双向流动。
旅居康养项目适合植入多种开发模式,如田园乡村、分布式乡村度假综合体和康养社区等。
1. 田园乡村模式:以农旅融合为特色,结合田园康养理念,构建自然生态的田园乡村环境,打造多元康养产品,如温泉、智能医疗康复中心、药膳配送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康养体验。
2. 分布式乡村度假综合体:通过整合闲置农宅,打造独立的共享度假小院,形成高端旅居康养品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此模式尤其适合偏远的生态村落,能够有效利用资源,重焕古村落生机。
3. 康养社区模式:结合田园生活方式,营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健康社区,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康养、慢病调理、艺术生活、家庭亲子等一体化的健康生活保障。
旅居康养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正在迅速崛起。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旅居康养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高质量的养老选择,也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旅居康养”理念的不断深化,这一市场将持续扩展,为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注入新的活力。